中华民族有着慎终追远、缅怀先祖的优良传统。悬挂于家族祠堂的祖先画像属于同一支脉子孙后代共同所有,族人齐聚祖先画像前祭祀叩拜、议事决策,加强了血缘关系,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本期分享著名工笔画家汤文量先生2005年前后为权氏迁徐始祖权谨画像的故事,并特别鸣谢汤先生及夫人权泠【丹青堂】那年,我为学士祖权谨画像、权泠表姐(老权家外孙女)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吴建华老师。
我为学士祖权谨画像
汤文量
2022年秋,疫情期间,我滞留在徐州,有机会与家里亲友交往,应权家宗亲相邀,谈谈当年为学士祖权谨画像的情形与心路历程,我回忆起十多年前,此事由文化局文物科钱国光科长找我,商谈为权谨老太爷画像一事,我听了以后,当即应允,权谨为明朝太子太傅,文华殿大学士,因孝名传天下,朝野敬仰,能为大孝之人画像,幸之甚矣!况且我身为权家女婿,更是义不容辞!此事亦得到权氏家族宗亲们的认可与支持!答应了画像一事,我怀着一颗恭敬之心,开始画前的准备工作,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,寻访权家后人,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,包括明朝官服的特点及要点,听听权家后人讲述老太爷的传奇故事,特别感谢权氏家族里德高望重的权启庆先生,不辞辛劳,予以关心指导,为我们一再讲述权谨老太爷的生平事迹,当时的诸多官位等级方面的知识,并在画像上亲笔题跋!
谨太爷留存的资料不多,由于年代久远,保存下来的是家谱上当年请画工画的小像,经过一番考察后,博物馆藏的那部四修谱上的画像保存的比较好,于是文化局相关领导开具介绍信函 ,我前往博物馆查阅四修谱上的画像原件小稿,这幅半身小像尺寸不大,几百年来,算是保存的很好了,当年的画工画得很好,很传神,仿佛看到谨太爷亲和慈祥而又朴素真切的容貌,只是有些颜色发生了铅变,尤其是白色,也属正常,毕竟是经历了几百年之久!
归来后我决定用丝绢来为谨太爷的画像,尺寸考虑到供奉的因素,所以要在原来小像的基础上放大,因为原来小像尺寸很小,放大后有些细节会有出入,需要作个微调,其他的地方不作改动,这个想法再次得到了文化局相关领导及权氏宗亲的认可与支持!
接着查阅明朝的官服,官帽,朝服的颜色不同,补子上的图案不同,都代表着官位高低不同,一品官朝服为红色,补子上的图案为仙鹤,所以我计划用上好朱砂,和珍珠粉等天然颜料。传统方法绘制,因为用这些上好的天然颜料绘制的作品,会千年不变,永不褪色!谨太爷的画像要留给后世子孙来供奉瞻仰,所以要用最好的画材来绘制!
画像历经几个月的时间绘制完成,后面是关于落款与装裱的问题了,因为主要是为了供奉,古来为先人画像都不落款,所以我也是不用落款的,但是题跋是要德才兼备之人,权启庆先生身为权家德高年长,又是徐州市诗词协会的名誉会长,所作楷书也是功力非凡,题跋自是非先生莫属了!画像绘制完成后,经文化局与权氏宗亲共同协商,决定裱成装框,于是将画稿送裱,裱成 取画后发现,装裱师傅竟擅自将画像下方多裁了三公分之多,令人感到非常遗憾,真是美中不足啊!那年,算来应是2005年,为谨太爷画像是我此生深感荣幸之事!
2022年冬 于彭城双惜堂 ( 权泠 整理)

定稿,绢本,尺寸大约高150公分,宽83公分




勾线,一丝不苟


设色,我采用双面着色法
所用颜料均为天然上好朱砂,珍珠粉等传统颜料,可保存千年而不变色


须发,肤色,服饰,图案纹样等经过查阅资料,包括了解明朝服饰朝服的特点,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,层层渲染,细心勾描,用心绘制

历时几个月之后,谨太爷画像终于绘制完成

学士祖 权公谨太爷像(未裱)

四修家谱上谨太爷小像(大清光绪五年)


谨太爷画像请来权家德高望重的权启庆先生为之题跋,意义更加不凡

完成后的谨太爷画像供奉于权谨牌坊的中心位置

“忠孝名臣 天朝元辅”彭城权氏始迁祖权谨
江苏徐州户部山民俗博物馆北门,有一牌坊巍峨而立,名曰“权谨牌坊”。此牌坊始建于大明宣德二年,即公元一四二七年,地址为城西北隅池沼旁,至此牌坊之下,勿论官阶大小,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,“恩礼隆厚,可谓至矣”。权谨牌坊是徐州市现今保存下来的唯一宣扬忠孝名人之纪念性建筑。
权家牌坊,徐州老人都知道,它原来的位置是在徐州北门大街、即后来的统一街的中段。改革开放后,市政建设,拆除了统一街,为了保护权家牌坊这徐州唯一的皇家钦建的建筑,便在户部山上一个院落,开辟了权家祠堂的新址,并恢复了精致巍峨的权家牌坊。权家,以权谨为迁徐始祖,到现在,业已传到二十余世。

据《明史》载:“权谨,字仲常,徐州人”。是载入《明史》四十六名“孝义”著名孝子之一,黄帝后裔,唐朝权德舆(唐宰相、文学家)、以及宋朝著名抗金名臣、副宰相权邦彦之后人,其父权衡,元末明初著名隐士,很有可能就是《庚申外史》作者。权谨自幼以“孝”著名,“十岁丧父,哀毁几绝”。永乐四年,“诏举孝廉赴部”,任青州乐安县令,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,“居山东六郡邑之首”。永乐十七年即一四一九年,三考任满,帝“钦赐光禄寺掌醢署署丞”,上六品,“奉职惟恪”;权谨才华横溢,洪熙元年,仁宗钦定孝子,“特拜文华殿大学士,侍读皇太子,监国南京”,为太子太傅,曾为身处政治漩涡中的太子化解重重危机;宣宗为政初年,改通政使司右参议,为宣宗新政殚精竭虑,为大明“仁宣盛世”立下了汗马功劳;权谨淡泊名利,朝政稳定,即“以疾省侍乞归”。回徐后,仍积极为家乡彭城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余热,“崇德、报功、尚贤”,为彭城一“大贤”,如捐修云龙山兴化寺、参与编撰徐州最早的史书《彭城志》(现存第一部徐州郡志手抄本,存于北京图书馆)并为之作序等。

谨太爷撰并书的石碑拓片,汤文量手拓,权启庆先生为之作跋

原址统一街(现金鹰商场)的老牌坊 ,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

2004年迁建户部山的新牌坊

2018年户部山(回龙窝)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中心重新修缮的牌坊(文保建筑通常修旧如旧,徐州权谨后人